每年冬天“羽絨服為什么越賣越貴”的話題,都像是一場服從性測試,試探著每個打工人內心的價格底線。
前幾年,在加拿大鵝的帶領下,國產羽絨服的價格價格一路狂飆,“漲價”成為品牌增長的關鍵詞。
但今年漲價不好用了,更反常的是,原材料鴨絨、鵝絨漲了三成,低價羽絨服卻越來越多。159元的羽絨服、299元的羽絨登上熱銷榜,連許多品牌熱銷款的售價也相比去年降了5%-10%。
當消費理性的浪潮席卷各行各業(yè),低價羽絨服正被大家捧成心頭好。
去掉科技時尚反季基礎款真香
低價羽絨服之所以便宜,核心是因為充絨量少。
按新國標50%的充絨量計算,一件合格的羽絨價格不便宜,一件充絨量200克的90%白鴨絨羽絨服,原料成本就得100元。
除了減少設計和品牌溢價,減少充絨量幾乎是唯一的選擇。
抖音第三季度300元以下羽絨服銷售額前十的商品,集中在兩個熟悉的老牌子:雅鹿和鴨鴨。
在抖音上,雅鹿充絨量不足100g的白鴨絨外套賣了40w+件。這款產品定價129元,是主打極簡風的基礎款。
乍一看,從兒童到成人,從男性到女性,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,只有大小和顏色的區(qū)別。
部分品牌產品 圖源:抖音截圖
無獨有偶,鴨鴨銷量最高的單品款式與此類似,連定價也很一致??钍皆O計不時尚,也沒有加熱功能等黑科技,只有最基礎的保暖功能。
這兩年羽絨服沖刺中高端價格帶,時尚和流行是最大因素。但羽絨服本就是功能大于時尚的品類,怎么穿都有點腫,款式特征不明顯,埋下了價格帶兩極分化的伏筆。
這些低價產品砍掉了一切附加價值,只專攻保暖這一個屬性,款式百搭,精準拿捏了精致媽媽們?yōu)榧胰瞬俪诌^冬衣服的心思,因此雅鹿那款羽絨外套復購7w+并不意外。
至于減絨以后保暖性能下降的問題,架不住價格真香。怕冷又怕臃腫的年輕人深諳三明治穿法,更懂得冬天的保暖靠數(shù)量取勝,試圖以疊穿打敗寒冷。
這些輕薄款顏色多樣也更好搭配,店內79元的羽絨背心、89元的羽絨馬甲、99元的羽絨內膽的市場,順帶也就來了。
此外,反季清倉款、孤品尾貨、剪標款、白牌,也是大家眼里的香餑餑。
今年618#羽絨服皮草價格斷崖式降價沖上熱搜,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頂著夏季高溫買羽絨服,200多塊拿下原價幾千不錯的產品。
平湖的羽絨服代工廠們多做大牌同款,以低價+時尚同款迅速打開市場,某白牌甚至闖進了抖音第三季度300元以下羽絨服銷售額的前三。
品牌方清了庫存,消費者得了實惠,屬實雙贏。
品牌建自播矩陣海量達人帶動分銷
下沉市場是低價羽絨服的基本盤,是否有設計感,有沒有走過秀場,不在他們的關心范圍內。
雅鹿、鴨鴨、雪中飛等老牌子,正在滲透進一線、超一線的人群。
像鴨鴨的消費者主要來自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城市,消費群體顯著年輕化,將近一半的消費者年齡在30-40歲,24-30歲的比例則在25%左右。
鴨鴨、雅鹿、雪中飛,這些在下沉市場摸爬滾打過的品牌,簽約流量明星,給足大家面子,又瞄準價格的心理落差,搭上了直播間的東風,把線下的分銷模式搬到了線上。
每一家都有上百個帶貨號,自建多個直播間,官方店、專賣店、旗艦店,給人的體感比線下的密集度更高,躲過這家躲不過那家。
部分自播賬號 圖源:抖音截圖
這些品牌一邊亮相頭部主播間,一邊請海量腰部達人幫忙帶貨。直播間的套路很簡單,淡季打著孤品、尾貨清倉的旗號,以“買一送一”等夸張的折扣發(fā)福利,旺季則用“彈力大又保暖”的海量直播內容輸出,再加上各種博主推薦,把便宜實惠印進大眾的腦子里。
2015年至2023年,國內羽絨服的平均單價從432元漲到了881元,但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多在200-600元。
當消費者在千元大牌和百元時尚白牌之間反復糾結時,這些國民品牌反倒成了第三種選擇。
它們的原材料和品質相對白牌有保證,相比大牌去掉了時尚和科技感,甚至部分200元以下的羽絨服在做工和設計上可能存在瑕疵,但這個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。
買對了不能買貴了
在一片“今年不要買羽絨服”的討論聲中,羽絨服重回冬裝品類銷售額C位。
但作為一個高客單價、決策周期長的品類,它更容易被消費降級掉,沖鋒衣、軍大衣、毛呢,它的平替、競品太多。
面對羽絨服這件過冬的衣服,大多數(shù)人買它的預算遠未到幾千上萬元。
消費者既需要有品牌把簡單的羽絨服變成可以爬山、滑雪、去南極的細分賽道的專業(yè)產品,也需要有品牌回歸最基礎的保暖需求。
價格關乎品牌的利潤與定位,也關乎消費者的心理認知和市場博弈。原材料漲價,這一周期性成本固然讓人無能為力,更令人擔心的是關于含絨量的信任危機已經浮現(xiàn)。
這種焦慮中沒有人能獲利,畢竟這個時代不缺乏供給,缺的是經過篩選的優(yōu)質供給。